【原文】疟脉缓大虚,便宜用药,不宜用针。凡治疟,先发如食顷乃可以治,过之则失时也。诸疟而脉不见,刺十指间出血,血去必已,先视身之赤如小豆者尽取之。十二疟者,其发各不同时,察其病形,以知其何脉之病也。先其发时如食顷而刺之,一刺则衰,二刺则知,三刺则已;不已,刺舌下两脉出血,不已,刺郄中盛经出血,又刺项已下侠脊者必已。舌下两脉者,廉泉也。
【原文解释】如疟疾病人的脉搏缓大而虚的,就应该用药治疗,不宜用针刺。大凡治疗疟疾,应在病没有发作之前约一顿饭的时候,予以治疗,过了这个时间,就会失去时机。凡疟疾病人脉沉伏不见的,急刺十指间出血血出病必愈;若先见皮肤上发出象赤小豆的红点,应都用针刺去。上述十二种疟疾,其发作各有不同的时间,应观察病人的症状,从而了解病属于那一经脉。如在没有发作以前约一顿饭的时候就给以针刺,刺一次病势衰减,刺二次病就显著好转,刺三次病即痊愈;如不愈,可刺舌下两脉出血;如再不愈,可取委中血盛的经络,刺出其血,并刺项部以下挟脊两旁的经穴,这样,病一定会痊愈。上面所说的舌下两脉,就是指的廉泉穴。
【倪师解读】疟病的患者如果脉是缓大虚,代表气血两虚。虚证出现的时候,脉是大而虚的。虚证没有力量但而大,摸脉是中空的,就好象摸那个葱一样是中空的,这就是气血两虚。当气和血两虚的时候,不适合做针灸,不能放血。我们是确定他的脉是洪很大,我们知道病在表,这个时候,我们放血; 病人气血两虚的时候,适合用药,用药是最好。
但凡是治疗疟病,宜早治,这个早治并不是急早治,是病在发之前赶快把他治疗,这就是掌握到时机,恢复得很快,所以 ,病在未发的时候治是最好。如果是来不急了,错过了治疗时机,也就是说碰到了正在发病,这个时候就不要治,等他发病完了再来治。
我们知道这个病有打摆子发冷的现象,摸他的脉也没有,象这种,我们在他的十指间放血,他的意思就是在我们指头的末梢,看看有瘀血,青筋的地方刺破放点血出来就好了。在过去我们用那布把指头绑起来,在发疟之前,血脉绷起来看得很清楚。因为那个血脉是往身上走,结果被布条绑住了,挡到了,不能往身上走,这个时候在指头上看得很清楚,一个一个的把瘀血放掉。本来是先寒后热,在放血的时候,寒证就没有了。或者是先热后寒,热症就没有了。'血去必已’血一放掉病就好了。
如果在病人身上看到很多小小的红点,小小的像豆子一样,一粒一粒出来,就在上面放血,这是疟病的所在。
十二个疟发的时间都不一样,看他病形是在哪个筋脉才知道。先发的时候如食倾而刺之,瞬间把他刺血,一刺则衰,二刺则知,三刺则已。如果说没有好,我们再把他的舌头翻过来,两条脉上去刺。如果舌下脉放血还是没有好,我们再刺委中,委中旁边周围有青筋血丝的地方把他的血放掉,再加上刺夹脊,督脉旁边外开五分的地方找痛点来放血。舌下两脉就是廉泉穴,实际上舌下两脉就是金津和玉液,廉泉在后面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